小说《大清神断》
首页小说玄幻《大清神断》

《大清神断》

 十月初八是苏继英的六十大寿,山东各地官员少不得要巴结迎承,即便不能亲自来的,也要派了亲信送礼祝寿。这一天上午,济南巡抚衙门的大门前,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。蓝呢、绿呢的、四人抬、二人抬的各色官轿,革辂车、木辂车、鹿辘车,各样的马车,在巡抚门前排作几行,直延到二里地外。鞭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,硝烟四起,轿马喧嚣。    约摸到了正午的时候,管家喊一声开席。一百多桌从中堂排到两厢耳房的酒席顿时热闹起来,觥筹交错,笑语不绝。苏继英满面的春风,坐在正席之上与祝寿的僚属故友侃侃而谈:“一会儿吃过了饭听戏,头一出便是‘群英会’,你们听听今天这个角的唱功,‘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,立功名兮慰平生,慰平生兮吾将醉,吾将醉兮发狂吟’这几句听的真是上瘾啊……”    苏继英正说到兴头上,突然外面有人喊道:“着山东巡抚苏继英接旨。”    按说皇上有旨的消息,应当早就有苏继英在京里的眼线先报过来。这一回没头没脑的突然来了旨意,苏继英感觉到心中一慌,预感着必无好事。他方说了一句:“快开中门,摆香案。”已经有一个穿八蟒五爪袍套雪雁补服的四品官员走了进来,青金石的顶子在阳光下濯濯生光,两边戈什哈簇拥着,一股威严之气。那官员走进来,面南站定了道:“众人不许走动,靠后退下。苏继英上前接旨。”    苏继英跪上前去道:“臣苏继英聆听圣谕。”    宣旨官将黄绫匣子打开,取出圣旨,慢慢展开,然后念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山东巡抚苏继英从即日起暂停巡抚之职。其职由山东布政使李潜代行。    据山东省莱州府知府张问陶密奏,该抚夺财害命,罔顾国法,莱州府招远县姜德云被杀一案,姜家古宅藏金一案,皆有实据证明其参与其中。因是着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纪汝传(就是纪晓岚的二儿子),与莱州知府张问陶共查此案。二人当秉公查究,不得有回护之情;苏继英需相与配合,不得有隐瞒之事。待此案查明之后,再行复议!钦此!”    “臣谢恩!”    苏继英听罢,冒了一头冷汗,站起来时,脑袋竟然有些发懵。他不明白,如何就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晴天霹雳。而更可怕的是,始作俑者正是他的冤家对头张问陶。    纪汝传宣旨完毕,对苏继英道:“苏大人,案子还没有定。我与张兄是奉旨办案,您可不要与我们为难啊。”    苏继英脸色阴沉沉的道:“两位大人不要与我为难就行了,我哪里敢跟钦差大人作对啊。”    纪汝传微微一笑,道一声:“偏院已经给您留出来了,您请吧。”    苏继英知道这就要软禁了,亦不作声,和纪汝传一同走进了偏院。走到偏院,果然见已经有绿营兵将院子围住,走进去又见几个带刀护卫在巡视走动。苏继英脸色沉的更加可怕,对纪汝传道:“纪大人,本来我是主,你是客。这一回,却没办法招待你了。”    纪汝传道:“大人哪里话。”并不再多说,一直引着苏继英进了正厅坐定,方又道:“清着自清浊者自浊。您要有什么辩处,要如实说;亦可写成折子,由我和张大人代转!”    “我实在是冤枉啊。”    苏继英刚喊了一句冤,却见门口又走进来一个四品官员,约摸三四十岁,哈腰驼背,形似猴猿,正是莱州知府张问陶。    张问陶走到苏继英面前,施个礼道:“苏大人,好久未见了。”    苏继英见了张问陶,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,百感交集,不知是什么滋味。站起来回个礼道:“张大人春风得意啊。这回既然踩在苏某人头上,那可是能爬的更高了。”    张问陶吃他一讥,并不在意,坐到纪汝传身边的一把椅子上才道:“招远县之案,你亦十分清楚。我就不多说了。今日查你,是有真凭实证的。”    “证据何在?”     张问陶站起来走过去,将一封书信丢到苏继英身旁的案几之上,道:“你自己看看,可是你的亲笔书信?这是我从暗探常府的刺客身上搜到的。这个刺客呈经两次夜入常家庄园的老宅之中。还打伤了衙役和庄丁。”    苏继英拿着书信看了一会儿道:“字的确是我的字体。可是,不会有人仿冒笔迹么?”    “字体已经在京中与你存档的奏折对过,决不是仿冒的。就算是字体可以仿的一般无二,这枚印章也是能仿冒的么?印章也已经对过,正是你自己的章印上去的。不要告诉我,你的印章亦丢了吧。”    苏继英道:“本人自幼苦读圣贤之书,虽不敢自比朱程,亦尚不至于做这些鸡鸣狗盗之事吧。我为什么要一而再,再而三的袭扰常、姜两家呢?真是笑话!”    “张某也希望此事不过是一笑话而已,但经过数月查证,却查出苏大人所为之事的确不是笑话!”张问陶目光严峻的盯着苏继英道:“莱州府招远县前任知县作证说,五年前他在你的授意之下,帮助常涟贤强买强卖,将常家庄园的原主人沈万金赶走。去年,常涟贤立下遗嘱,巧的很哪,证人又是苏大人。    今年七月,常家庄园出了姜兰人命案后,你迫不及待的发文问寻此案。我将详情上禀,其中提到姜德云是关键证人,但随后他便在回招远县的路上被害。经验尸查明,杀人者并非盗匪。    闰七月初八和八月初三两日,常家古宅又遭两次袭扰。而刺客的身上,却带着你的亲笔书信。    苏大人,一切证据皆不利于你,你还想狡辩么?”    苏继英面对张问陶连珠炮似的发问与推证,面如死灰,不能作答。他抬起头,看着这位自己的属下,如今却居高临下的掌控着自己的命运,心中突然升起一种恐怖的感觉。公报私仇!这个念头只在他的脑海中一闪,惊的他一个激灵。“我自从上任山东巡抚以来,因与张问陶不对,曾经几次出难案来难为他,难道我真要被此人扳倒不成?”    苏继英正在思想,听纪汝传道:“苏大人,张老兄说的句句在理,论哪一条你都是驳不倒的。还有这些人证物证,铁案如山哪。你要想清楚了,及早说明白。才能不致加罪,我们才好替你请恩。”    苏继英终于顶不住了,眼睛里已经没有一点神采,他哑着已经干的发燥的嗓子说道:“常涟贤是我相交二十多年前的好友。此人喜研究些古籍杂书。十年前他得到一本古书,叫做《剪烛杂记》。其中提到隋末的时候,山东首燃烽火,起兵造反。山东长白山的王薄先以‘知世郎’的名义起义,接着是山东高鸡泊的孙安祖、窦建德,然后是山东豆子卤亢的刘霸道,再后是山东俞阝的张金称,次后是山东济北的韩进洛,还有山东济阴的孟海公,山东北海的郭方预,山东齐郡(今山东济南)的孟让,山东平原(今山东德县)的郝孝德、李德逸。山东之所起之兵,为天下之最。许多别省的百姓都被吸纳到山东为兵,共反隋炀帝。这么多兵士,粮饷出自何处?    常涟贤从书中查知,此地有大宝藏,是晋朝巨富石崇所藏,后被‘知世郎’王薄得之,分与山东各地之义兵使用。但王薄战死之后,这个宝藏便又埋没于地下而不为人知了。常涟贤要重新开启宝藏,再得石崇之富。所以一直查到此地,看过山川地势之后,认定宝藏所隐之处。然后借我的势力得到了这处藏宝的庄园,并在一座千年古宅中,找到了藏宝的入口。     我们商定宝藏各得一半,由他慢慢将金砖等物取出,我来将金砖化成金锭,其他宝物则暗中出售。这样一直做了三年,直到他今年突然病故。”    张问陶和纪汝传听了这个传奇故事,都觉的如听天方夜谭一般,竟听的呆了。张问陶问道:“为什么常涟贤的儿子却不知道?”    “常涟贤虽然只有一个妻子,再未纳妾。但他喜好男风,待妻不善,其妻抑郁而亡。常涟贤之子因此而与其父生分了,做官之后许多年不来往,只是近年来才偶尔去看望他。去年常涟贤又和他的儿子常柘松大吵一次。常涟贤遂立下遗嘱,将藏宝洞入口所在的老宅分给了管家。但他还是心向其子的。又托付我,若是常柘松回心转意,能在他的墓前痛悔往事。就由我来将此秘密告诉他,再想办法将古宅从姜兰处赎回。若是常柘松仍执谜不悟,就传给他的孙子。若常柘松年过四十而不能得子。那么,宝藏内所有的财物便都由我来支配。”    “这就不对了。常柘松明明说的是:遗嘱是将古宅分给了他,是姜兰知道了藏金之事,偷偷移了篱笆将古宅偷占。你怎么说,古宅传给管家姜兰,就是常涟贤的本意呢?”    “绝无偷占之事,常涟贤去逝的时候,我去吊唁了,也未见篱笆被人移动过。”    “那你为何要杀姜德云?是不是他知道你与常涟贤的秘密。”    “姜德云不是我杀的。宝藏之事其父姜兰尚且不知,姜德云又能从何知晓?姜德云既然不知,我又为何要杀他?”    “你两探常家庄园又是什么意思?”    “决无此事。”    张问陶冷笑道:“好一张利口。编的天衣无缝啊。”    苏继英硬硬的回道:“并非编造,皆属实言!”    “苏大人,今日之谈,并非大堂审讯,若说明白了,尚有回转之处。若您仍是执谜不悟,坚不吐实,便是自加其罪!您可要想清楚了!”    苏继英听罢,却哈哈大笑起来:“张太守既然不信,我也无法!所谓大清神断,亦不过如此啊。也有是非不分,曲直不辨的时候!”    “这么说,你是不认罪了?”    “私挖宝藏之罪可认!他罪皆为凭空捏造,我绝不承认!”苏继英斩钉截铁的说道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地狱魔灵》
下一篇
《裁缝 》

最新资讯

更多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